你好,欢迎来到北京海淀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04-22
第二节 膀胱癌 膀胱癌是指原发于膀胱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为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膀胱癌 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发病率较高。美国和西欧高,日本低,美国的白 人高于黑人。男女比例为3:1。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美国新发病例60240例(男性 44640例,女性15600例),位居男性肿瘤发病第4位,女性肿瘤发病率第10位;死亡 12710例(男性8780例,女3930例)。在我国,男性膀胱癌位居全身肿瘤的第8位,其发 病率远较西方国家低,2002年报道男性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3.8/10万。膀胱癌可以 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常见,男性平均年龄大约69岁,女性为71岁。膀胱癌死 亡率在男性中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人的2.6%,女性为1.4%。膀胱癌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 了,但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吸烟、膀胱结石、炎症等的慢性刺激被认为是重要的诱因, 临床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多以反复出现的无痛性肉眼血尿,或有尿路刺激症状就 诊,晚期可见排尿困难及转移症状。按组织类型将膀胱痛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其中 90%为来源于移行上皮细胞的肿瘤,包括乳头状瘤和移行上皮癌,以后者占绝大多数;非上 皮性主要有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及腺癌等,较少见。膀胱癌以淋巴道转移和局部扩散为 主,晚期出现血行播散,常转移到肝、骨、肺等器官。膀胱癌在非治疗情况下的自然生存期 大致为16~20个月,经治疗者的生存期不等,长的可达几十年。老年人膀胱癌恶性程度呈 上升趋势,可能因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30岁以下青少年一般膀胱癌趋于较低恶 性,分化好,发展慢,预后也好。 【文献概述】 中医古代文献无膀胱癌的病名,根据膀胱癌常见的血尿以及尿液排出受阻等临床症状, 可属于中医学“血尿”、“溺血”、“癃闭”的范畴。在古代医籍中对该病的病证、病因、病 机以及治疗均有一定的论述,如《素问·标本病传论》说:“膀胱病,小便闭。”《素问·至 真要大论》日:“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民病溺赤,甚则血便。”《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 (病》认为本病:“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今淋秘不通。”《备急于分覆有当,觉,“也题者 修能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胜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为胞屈僻,津液不通。 人有因时疾,差后得闭塞不通,遂致天命。大不可轻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医籍 痛性血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了论述,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尿血证治》日 病者小便出血,多因肾气结所致,或因忧劳、房室过度。此乃得之虚寒,故养生云:不 以血得热为淳盗为说,二者皆致血尿。与淋不同,以其不痛,故属尿血,痛则当在血 。”《丹溪心法·溺血》描述为:“大抵小便出血,则小肠气秘,气秘则小便难,痛者 林,不痛者为尿血。”《医学入门·溺血》曰:“血从精窍中来,乃心移热于小肠……”《医 学纲目·溺血》对于本病的病因以及治疗进行了论述:“小便出血,是心伏热在于小肠,宜 面草自然汁,加生蜜一匙服之,以八正散加麦门冬,葱煎服;如小便涩痛,以海金沙细未 周治之。”《慎斋遗书·血证》卷七:“尿血者,精不通行而成血,血不归精而入便。然其 在肾气衰而火旺,治当清肾。”《景岳全书·血证》:“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 准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贝 合血之法无余义矣。”《医学心悟·尿血》:“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 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清心,阿胶主之;平肝,加味道遥散主之。若久 病气血俱虚而见此症,八珍汤主之。凡治尿血,不可轻用止涩药,恐积瘀于阴茎,痛楚难当 也。”《证治汇补》说:“有热结下焦,壅塞胞内,而气道涩滞者;有肺中伏热,不能生水, 而气化不施者……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有肝经忿怒,气闭不通者;有脾虚气弱,通调 失宜者。”上述对膀胱功能、病因病机、治疗及预后的描述与膀胱肿瘤的压迫症状、尿不通 畅、无尿、血尿症状相似。 【病因病机】 膀胱癌根据古代医籍的论述,并结合现代的认识,其病因可归结为外感邪毒、饮食损 早C 伤、情志不调、脾肾两虚四个方面。其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湿热瘀毒积聚于膀胱。 一、外感邪毒 邪毒由表人里,或秽浊之邪侵及机体,阻遏气机,久则郁而化热,聚于膀胱,导致膀胱 气化不利,邪毒灼伤血络;或因小肠邪热毒瘀,心经火热邪毒,下传膀胱,发为本病。 二、饮食损伤 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脾失健运,水湿不运,湿浊 不得排出,日久化热,湿毒瘀热互结,下注于膀胱,或蕴结于膀胱而发病。 三、情志不调 七情内伤,福机不畅,以致气滞血瘀,日久成为瘀毒,或因气郁化火,火郁毒聚结于膀 四、脾肾两虚 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久病,肾元亏虚,或后天脾胃失于濡养,导致脾肾亏虚,气化无 权,水湿运化失常,湿毒不排,瘀积成毒,蕴结于膀胱发为本病。 膀胱癌病位在膀胱,与脾、肾、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其病机属本虚标实,虚证多因 肾气亏虚,不能摄血,或气血双亏,血无所统,则发尿血;实证多因气化不利,郁积成毒, 湿毒化热下注膀胱。实证多为疾病的早期,在血尿的同时可以伴见尿急、尿痛等邪实的表 现;虚证主要见于晚期,尿血多无疼痛,常因虚致实形成癃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膀胱癌以血尿为主要症状,临证时首先要判别其虚实,虚证当辨脾、肾亏虚之不同;实 证当辨湿热、郁热、瘀毒之区别。其次应该辨别病情之轻重缓急,疾病发展至晚期,血尿伴 有尿频、尿急、尿痛为急;血尿伴有消瘦、乏力、面色苍白以及排尿不畅,甚至癃闭不通为 危急重;单纯无痛性血尿为缓。 【急症与兼症】 一、尿闭 非尿点滴不畅其或小便完全闭塞不通,超过4小时,伴见下腹持续胀痛,小腹膨隆,店 多因膀胱癌晚期,邪毒蕴结,阻塞水道而致。伴烦躁口渴,夜寐不安,舌红,苔黄量 滑数者,治宜清热利湿,行气利尿;方选八正散加苍术、黄柏、牛膝、通草等。伴消发 力、气短,神疲、面白、虚冷,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等脾肾两虚之证者,治宜健脾 予,化气利水;方选补中益气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也可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捻转提插,强刺激,也着一定的疗效。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治疗往往效果欠佳,必 商时子以导尿,必要时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缓解病情,减轻痛苦。 二、大量血尿 尿血鲜红持续不止,或中夹有血块,伴见消瘦乏力,面色苍白无华,脉微欲绝等。属下 焦热盛者,方用小蓟饮子加减治疗;属肾虚火旺者,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属肾气不固 者,方用无比山药丸加减治疗;属脾不统血者,方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可同时服用三七粉 云南白药等。如出血较急、出血量多或中药治疗不满意,应及时加用西药止血药物,必要时 采取措施清除血块,保持尿道通畅,及电凝止血或膀胱内灌注药物以止血。 三、膀胱刺激征 膀胱癌行化学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膀胱灌注所出现的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征;或者膀 胱癌合并感染,症见发热、口苦、呕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方选八正散合小柴胡汤加减 治疗。若高热不退,可给予紫雪散,若感染严重,应同时加用西药抗生素等,并嘱患者注意 多饮水以配合治疗。 【中医临床特色】 蒋益兰等运用中医辨证与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56例进行对比观察。中药组辨证分为朋 虚火旺型、脾气亏虚型、湿热内蕴型。中药组以小蓟饮子加减以凉血止血,化瘀解毒。基本 方为小蓟、鲜生地、蒲黄炭、藕节、淡竹叶、山栀、三棱、莪术、半枝莲、石见穿、田比 粉、蚤休、甘草,连服2个月为1疗程;化疗组用顺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联合化疗,21 天为1周期,2~3个周期为1疗程。结果中药组在症状改善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优势 中药组瘤体稳定率86.1%>化疗组75.0%;1年生存率两组相仿,2、3、4年生存率中药组 (83.3%、77.4%、54.5%)明显高于化疗组(66.7%、53.8%、33.3%);毒副作用, 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而中药组则无以上反应。 顾乃龙等研究用中药华蟾素和岩舒注射液作为全身治疗结合10-羟喜树碱膀胱灌注 和治疗肿瘤复发,本组24例膀胱肿瘤患者经尿道气化电切后,给予华蟾素20ml和岩 20ml每目交替使用,并采用10-羟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10ml膀胱灌注。治疗2年预随 肿瘤复发。结果显示,随访期18~36个月,平均25.71月,共计24例。结果>36月者6 例,>24月者15例,>18月者3例。随访期膀胱肿瘤18个月内无复发。两年后有1例复 发(4.16%),经再次膀胱气化电切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 临床治疗效果,毒副反应轻,能有效预防膀胱癌复发。 黄蜡梅等应用自拟抗癌煎剂(猪苓、白花蛇舌草、蚤休、半枝莲、篇蓄、制黄柏各 30g,薏苡仁50g的煎液),将药温控制在44℃,通过膀胱冲洗机进行自动循环冲洗,患者 每15分钟变换体位1次。先每周做1次,治疗6次后改为每2周1次,共12次为1疗程。 结果,70例中1年无复发率78.6%,2年无复发率为68.6%,3年无复发率61.8%,效果 均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