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北京海淀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肿瘤 > 详情

骨巨细胞瘤

发布时间:2022-04-22

第一节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是以基质细胞和多核细胞为主要结构的侵袭性骨肿瘤,约占所有骨肿瘤的 20%.在骨肿瘤中居第3位;WH0统计报告显示占原发性骨肿瘤的8.63%,国内报告显示 占原发骨肿瘤的9.3%。好发年龄为20~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病因目前尚不明确。骨 巨细胞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骨骼,以四肢长骨骨端部为多发,尤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多 见、其次为格骨和肽骨端。临床可见受累部位疼痛、肿胀、皮肤充血、压痛、功能障碍,约 有1/3并发病理性骨折。镜下观察,骨巨细胞瘤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肿瘤组 织中还可见纤维组织、新生骨、软骨、泡沫细胞及黏液样细胞、新旧出血、坏死、空腔形成 等。病理组织学上分级,由Jafe等最先提出的分为三级:I级骨巨细胞瘤基本为良性,具 有低度侵袭性,可复发、恶变;Ⅱ级者具有较高侵袭性,或相对恶性,易复发,可转移;Ⅲ 级骨巨细胞呈恶性肿瘤表现。本病虽多数属良性,但约15%为恶性,其中包括病理学上完 全恶性的Ⅲ级和良性的I、Ⅱ级发生肺或者其他部位转移者。大多数病例可彻底治愈,少数 病例可复发,多次复发恶性程度则大大提高。约有1%~6%发生肺转移,肺外转移少见。 骨巨细胞瘤预后相对良好,部分病例其转移灶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也有转移灶长年保持 不变或自行消退者。但约有20%的肺转移病例,病情可迅速发展,导致死亡。 【文献概述】 中医文献中无“骨巨细胞瘤”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可归于中医学 “骨瘤”、“骨痨”、“骨疽”、“石疽”等病的范畴。如《灵枢·刺节真邪》曰:“有所结,深 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明·薛己《外科枢要·卷三》说: “若伤肾气,不能荣骨而为肿者,其白骨肿起,按之坚硬,名曰骨瘤。”对骨瘤的形态,(外 科正宗》谓:“骨瘤者,形色紫黑,坚硬如石,疙瘩高起,推之不移,昂昂坚贴于骨。”有 些古代文献对石疽的描述亦有相似,如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谓“不痛而坚硬则 石,形如升斗,石疽也。”属阴疽范畴。并谓“初起如恶核,渐大如拳,急以阳和汤、西面 丸,每日轮服可消。”《外科集腋》谓其病机:“石疽……乃少阴阳明二经积热所致,或寒》 深伏骨髓,元气不足,不能起发。” 【病因病机】 明·薛己《外科枢要》日:“若劳伤肾水,不能荣骨而为肿者……名为骨瘤……夫瘤 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违和。”可见,此病乃先有内虚而后毒邪乘虚侵 入,蕴于骨络,伏骨而生,属本虚标实之病。其具体病因如下: 一、肾气亏虚 “肾主骨生髓”,肾虚则骨不坚髓不满,寒湿之邪夹痰凝于经络,毒气深着入骨而引起 该病。 二、感受外邪 六淫之邪外袭,或寒或热,日久深入,气血运行不畅,气滞痰凝血瘀,蕴于骨络,伏骨 日久而为该病。 三、外力损伤 外力损伤致气血凝滞,交结于骨,日久不化,蕴结成毒;或有邪毒乘虚深入,内舍其 合,耗精伤气,致肾气虚衰,又腐骨蚀络,聚结不散而发本病。 本病病位在骨,其属在肾,病本在肾虚,又感受邪毒,经络气血阻滞,渐成痰瘀,蕴结 骨络,日久为瘤。邪毒聚结日久,不仅进一步耗精伤气,且邪毒流窜,使脾肺肾俱病,变生 他证。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阴阳骨巨细胞瘤以局部疼痛、肿胀或肿块、压痛为主要表现,但不能见肿胀疼 痛、皮肤红紫就认为一定属于阳热之证。若肿痛入夜尤甚,遇寒加重,肿块皮色不变或紫 暗,苔白,则属阴证、寒证,当以温通为主;若肿瘤局部灼热剧痛,增长迅速,皮色红紫鲜 亮,或见局部溃疡,脓黄稠腥,口渴便结,发热,舌红苔黄,则属于阳证、热证,治疗当以 清热解毒散结为主。 2.辨虚实本病乃肾虚在先,而复有邪毒入侵,肾虚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即使疾病初 期,亦有肾虚存在,病久则脾肾俱虚,精、气、血匮乏;虽病变局部有痰凝血瘀而见肿胀 肿块等标实症,但在解毒、祛瘀时应兼顾正气亏虚。 【中医临床特色】 骨巨细胞瘤西医以彻底的囊内切除为首选手术方法,并加以辅助治疗,避免关节成形术 或截肢术。截肢术给患者带来巨大身心痛苦和生活不便,但关节面塌陷或肿瘤恶变或恶性骨 巨细胞瘤时,可行节段截除术或关节置换术。囊内切除者约有30%在2年内复发,加冷冻 治疗后复发率为12%。手术越彻底,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越小。中医药治疗本病可使部分病 患免除手术之痛、截肢之苦。本病属阴证者多见,以其“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则骨不坚 髓不满,寒湿之邪夹痰凝于经络,毒气深着人骨,或兼外伤瘀血凝滞所引起。治疗上以补肾 祛寒,活血化瘀为法,如张先河报告,用中药治疗1例右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 折,方用:黄芪24g,丹参24g,白花蛇舌草24g,桂枝9g,生乳香9g,没药9g,茯苓9g, 半夏12g,当归12g,天花粉18g,琥珀粉(冲)1g,象牙粉(冲)1g,生牡蛎(先煎) 30g,甘草6g,补骨脂15g,菟丝子15g,熟地15g,怀牛膝10g,鹿角胶(烊化)20g,骨碎 补15g。水煎,日1剂,分两次服。服药3个月达到临床治愈后,以上方3倍量共研末,炼 蜜为丸,每丸9g,每日3次,每次1丸,随访5年,活动如常人。黄立中治疗1例股骨上端 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拒绝手术截肢,复位固定后予口服中药阳和汤加味治疗: 熟地60g,鹿角胶(烊化)15g,肉桂8g,白芥子12g,麻黄8g,细辛6g,制附子(先煎) 15g,炮姜15g,骨碎补20g,续断50g,补骨脂20g,黄芪50g,当归12g,乳香10g,蜈蚣2 条,砂仁5g。治疗1个月后,肿痛症状明显好转,8个月后患者可自由行走独立生活。经X 线复查,骨折恢复良好,骨密度恢复。本例治疗药性偏热,连用太久会出现周身热感,可适 当减量,勿妄投苦寒

电话:010-827248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 邮编:100700

Copyrights © 1997-2016 CACM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5563号 技术支持:北京迅联互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