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北京海淀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2-04-22
第二节 肺 癌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五大洲癌症登记汇编资料表明,近数十年来 世界上一些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发病率呈持续增高趋势,约每15年增加1倍, 1997年全世界死于肿瘤的人数共623.5万人,肺癌占19%。世界上肺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 大多为发达国家,其中以英国、芬兰和美国黑人的发病率最高,按年龄调整发病率计算超过 100/10万。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许多大城市中已占各种恶性肿 瘤的首位。1973~1992年的20年间,肺癌成为我国死亡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20年上升 了111.85%。全球每年新诊断病例达140万。20世纪90年代,中国居民肿瘤发病率排序中 肺癌居首位,在肿瘤死亡者中,因肺癌死亡人数超过所有恶性肿瘤致死患者的20%,预计 到2005年,中国的肺癌年发病人数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有研究认为中 国肺癌的发病主要与精神因素、吸烟、室内环境污染、呼吸系统疾病史及家族史、蔬菜及水 果摄入量等因素有关。WHO将肺癌的组织学表现简略地分为鳞癌(表皮样癌)、腺癌、大 细胞肺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四类。其中前三类统称为非小细胞肺癌(NSCILC)。在新确诊肺 癌病例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的转移途径有直接蔓延至支气管、淋巴及血行转 移。淋巴转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血行播散造成远处器官的转移,其中以肝、骨、脑最 常见。由于肺癌就诊时70%~80%已属晚期,因此肺癌的预后较差,其与组织学类型、病 程与分粗人青腐评位、有无转移、病人的年龄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治疗措施等因素有关。 约80%病人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中位生存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肺痛总的5年生存率只 【文献概述】 在中国古文献中未见肺癌的病名,但有不少类似肺癌的记载。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肺 离可归属于中医学“咳嗽”、“肺痿”、“痰饮”、“肺积”、“息责”、“肺壅”等范畴。中医 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类似肺癌症状的描述,《素问·咳论》日:“肺咳之状,咳而喘息 有置,瑟则唾血……而面浮气逆。”《素问·玉机真脏论》日:“大骨枯稿,大肉陷下,胸中 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腘,真脏见,十日之内死。”此描述极似肺癌 免期咳嗽、胸痛、发热诸症及恶病质状态。《难经》提出了与现代医学肺癌相似的中医疾病 病名“息责”,并明确了它的病位和症状,《难经·五十六难》谓:“肺之积,名日息贲,在 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渐寒热,喘咳,发肺壅。”汉·张仲景描述的肺痿症 状、病机和治法方药,以及采用养阴、甘温法治疗“肺痿”(似今之肺癌),对肺癌的病机 证治具有指导意义。《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云:“肺痿吐涎沫而不 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温之……大 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宋代的《济生方》对息贲的临床表现有 了更详细的描述,如《济生方·积聚论治》云:“息责之状,在右胁下,覆大如杯,喘息奔 溢,是为肺积,诊其脉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气逆背痛,少气喜忘,目瞑肤寒,皮中时痛或 如虱喙,或如针刺。”并有息贲汤治疗肺积,定喘丹用于久咳喘促,经效阿胶丸治劳嗽咳血 等具体方药。宋代《普济方》书中则载有治疗息贲、咳嗽喘促、腹胁胀满、咳嗽见血、胸 膈壅闷、呕吐痰涎、面黄体瘦等肺癌常见症的方药。金元时期李东垣治疗肺积的息贲丸,所 治之症“喘息气逆,背痛少气”类似肺癌症状。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虚损》云:“劳 嗽,声哑,声不能出,或喘息气促者,此肺脏败也,必死。”此描述与晚期肺癌纵隔转移压 迫喉返神经而致声嘶等临床表现相似,并指出其预后不良。清·沈金鳌所著《杂病源流犀 烛》对肺癌的病因病机和治疗都有详细的记载,书中提到:“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得 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息贲肺积病 也……皆由肺气虚,痰热壅结,宜调息丸、息贲丸,当以降气清热,开痰散结为主。”总 之,宋以前,古人对肺癌的症状、病机、辨证分型、方药已有初步认识;宋元明清时期,对 肺癌的症状、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均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素问·五脏生成》谓:“诸气者,皆属于肺。”因先 天禀赋不足,或因六淫、饮食、邪毒,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瘀滞,痰浊内生,毒 一、正气亏虚 禀受父母、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肺气亏虑,宁路失党、邪毒乘虚而入,客邪留滞 肺气责郁,脉络阻塞,痰瘀互结而成肺积。如《품人机羹芸:“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 《医宗必读》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二、情志失调 七情内伤,气逆气滞,而气为血帅,气机涉乱,血行瘀滞;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聚 湿生痰,痰贮于肺,肺失宣降,气滞血痰,痰凝毒聚,局部结而成块,诚如《素问·举痛 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 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三、外邪犯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执之邪最易伤肺,如有长期吸烟,“烟为辛热之魁”,燥热 灼阴,“火邪刑金”,炼液为痰,形成积聚;或邪毒侵肺,肺为气之主,通于喉,开窍于鼻, 直接与外环境相通,如废气、矿尘、石棉和放射性物质等邪毒袭肺,则肺之宣降失司,肺气 郁滞不行,气滞血瘀,毒瘀结聚,日久而成癌瘤。清·吴澄《不居集》云:“金性喜清润 润则生水,以滋脏腑。若本体一燥,则水源渐竭,火无所制,金受火燥,则气自乱而咳嗽, 嗽则喉干声哑,烦渴引饮、疼结便闭,肌肤枯燥,形神虚萎,脉必虚数,久则涩数无神。” 四、饮食所伤 《素问·痹论》日:“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生化 输布,致湿聚生痰,肺为贮痰之器,痰浊留于水之上源,阻滞肺络,痰瘀为患,结于胸中, 肿块逐渐形成。 本病的发病与痰、热、虚密切相关。肺失肃降,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肺为娇脏,喜 润而恶燥”,肺肾阴虚,肺叶失润,或“肺热叶焦”;肺气不足,肺脾肾虚,痰热互结,终 成本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肺癌的临床表现包括肺内和肺外两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1)肺内症状:咳嗽通常为肺癌较早出现的症状,病人可有干咳或咳吐少量黏稠白痰, 或剧咳,热毒犯肺时可咳吐脓痰;咯血和血痰为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血多于痰,色鲜红,偶 见大咯血;胸痛早期通常为不定时的胸闷,压迫感或钝痛,有些病人难以描述疼痛的性质和部 位,痛无定处,甚则胸痛剧难忍。有的周围型肺癌病人以胸胁痛,肩背痛,上肢痛等为首发症 状;气急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加重,肺癌晚期淋巴结转移会压迫大支气管或隆突而气急,弥漫型 #感染所致,也司由于癌肿坏死毒素吸收而引起瘤性发热,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 《2)外表现:生要表现为肿块压迫、侵犯邻近的组织、气管,并向远处转移,及 列副癖综合征,如“类糖综合征”(表现为皮肤潮红、腹泻、浮肿、喘息、心悸阵作等) 和头综合征”“”异位生长激素综合征”、”“异位甲状旁腺综合征”、“异位促性腺激素综合 企“”、”准参证奇 mi活的父线、CT及M??的应用,使肺癞的定位及分期诊断有了很大的 ;.细胞学病理学诊断包括痰液、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物、支气管吸出液及灌洗液、各 种穿刺物的细胞学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重要方法。可行经皮肺穿术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 提高。 4.血清学诊断目前仍在寻找对于肺癌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利 诊断。 用单克隆抗体诊断肺癌及肺癌患者染色体、癌基因的研究等。部分患者血清癌胚抗原 (CEA)呈阳性。 1.肺结核周围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在病灶直径小于3.0cm时较困难。结核病人年龄 二、鉴别诊断 一般较轻,病变多见于上叶尖段、后段、下叶背段;病灶大小多在3.0cm以内,较常见卫星 灶;主病灶多为圆性或椭圆性,密度不均,有密度增浓影或钙化;直径超过3.0cm的结核球可 显示透光区空洞,壁薄,内壁光滑;生长速度慢,病程长。细支气管肺泡上皮癌需和粟粒型肺 结核鉴别,后者以干咳为主,急性期可有结核中毒症状,无明显气促表现;X线可见病灶多为 中上野密集,较少融合,密度较低,病灶大小较均匀,边缘较清楚,抗结核治疗有效。 2.结核性胸膜炎肺癌合并有大量胸水时,由于病灶被掩盖,难与结核性胸水区分。 癌性胸水量大,增长迅速,常为血性,半数以上可查到癌细胞,pH值大于7.4;结核性胸 膜炎胸水较少,为草黄色,pH值小于7.3,抗结核治疗有效。 3.肺良性肿瘤肺良性肿瘤约占肺肿瘤的10%左右,包括错构瘤、纤维瘤、畸胎瘤等, 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肿瘤生长缓慢,有完整的包膜,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无 毛刺,很少分叶。 4.纵隔肿瘤中央型肺癌和发生于纵隔侧胸膜下的周围型肺癌浸润纵隔,需与纵隔肿 瘤相鉴别。纵隔肿瘤较肺癌症状轻,畸胎瘤可在X线检查时见到骨骼和牙齿影;胸腺瘤可 伴有肌无力;做支气管造影、纤支镜、纵隔镜检查利于确诊。 5.肺内炎症周围型肺癌与慢性肺脓肿的鉴别,从X线表现看,后者多位于上叶后段 下叶背段,跨叶蔓延,阴影浓淡不均匀,边缘模糊,多房性空洞,常伴有液平面,肺门清 晰,不增大;肺癌可位于肺内任何部位,无跨叶蔓延,肺门增大,阴影密度较均匀,边缘不 规则,分叶,成角,有毛刺,空洞壁厚,不规则,无液面。对其他肺内炎症如炎性假瘤,可 通过X线表现、CT检测、纤支镜检查等作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肺癌是一种因虚得病,因虚致实的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患者随着正邪盛衰的变 化,各型之间常发生转变,应随着病情变化辨证施治。在肺癌的整个发病过程中,贯穿着 痰、瘀、毒、虚四字。扶正重在补益肺脾肾,调整气血阴阳平衡,祛邪重在化痰祛瘀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