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北京海淀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肿瘤 > 详情

恶性淋巴瘤

发布时间:2022-04-22

第三节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 织细胞的恶变,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组织增生,尤以浅表沸 结肿大为特点,常伴有肝脾肿大及相应器官压迫的症状,晚期有贫血、发热和恶病质等 理和临床特点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在组织病 迎受下.HL的恶性细胞为R -S细胞及其变异细胞;NHL的恶性细胞则为恶变细胞增殖形 成的大量淋巴瘤细胞。因此,可以将它们理解为两种不同的疾病。但由于二者原发部位均起 7干淋巴组织,且在临床分期与表现上有类似之处,故传统上又把它们同置于淋巴瘤一类疾 病中描述。恶性淋巴瘤在欧美国家及中东地区为高发区。我国恶性淋巴瘤不同于欧美国家恶 生淋巴瘤的特点。我国HL发病率较低,只占恶性淋巴瘤的10%~15%。本病任何年龄均可 发病,常见于青壮年,在我国发病年龄高峰在40岁左右,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病预 后与病理类型、分期、全身状况及年龄、性别等有关。 【文献概述】 在古代中医文献描述中,“恶核”、“瘰疬”、“石疽”、“失荣”等与恶性淋巴瘤的症状 病理相似。 一、关于痰核瘰疬的描述 《灵枢》中指出:“寒热凛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 于脉而不去者也。”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有“恶核……与石疽初期相同,然其 寒凝甚结,毒根最深。”《类证治裁》中指出:“结核经年,不红不痛,坚而难移,久而肿痛 者为痰核,多生于耳、项、肘、腋等处。”这些论述与恶性淋巴瘤颈、腋下淋巴瘤肿大症状 相类似。 二、关于石疽的描述 《证治准绳》曰:“痈疽肿硬如石,久不作脓是也。”认为痈疽久不成脓即为石疽。《外 科心法要诀》描述发生部位与形状时日:“石疽生于颈项旁,坚硬如石,色照常,肝郁凝氛 于经络……”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有“石疽,初期形如恶核,渐大如拳… 如迟至大如升斗者亦石硬不痛。”“阴疽之证,皮色相同,然有肿与不肿,有痛与不痛,有 坚硬不移,有柔软如锦,不可不为之辨……不痛而坚,形如拳大,恶核失荣也……不痛而 如金石,形如升斗,石疽也。此等证候尽属阴虚,无论平塌大小,毒发五脏,皆日阴疽 重按不痛而坚者,毒根深固,消之难速。”《外科大成》描述疽的病因为:“疽发于五脏为里 为阴,为冷为虚。”《医宗金鉴》描述疽的形状与硬度时日:“此疽生于颈项两旁,形如形 李,皮色如常,坚硬如石”。 三、关于失荣的描述 《医宗金鉴》称:“失荣证生于耳之前后及肩项,其证初期,状如痰核,推之不移动, 坚硬如石,皮色不变,日渐长大。”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也日:“失荣者……其患多生 肩之上,初期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年一载,方 生隐痛,气血渐衰,形容削瘦,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 平生疙瘩,愈久愈大,愈溃愈坚,犯此俱为不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失 荣病因为:“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血气相搏,血涩结而成疽也,其寒毒偏多则气结聚而皮 厚……” 四、关于治疗的描述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中有类似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描述,书中曰:“痰有虚实,不可 不辨……盖虚实二字全以元气为言,凡可攻者便是实痰;不可攻者便是虚痰。何为可攻?以 其年力犹盛,血气未伤,或以肥甘过度,或以湿热盛行,或风寒外闭皮毛,或逆气内连肝 膈,皆能骤致痰饮,但察其形气病气,俱属有余者,即实痰也。实痰者何?谓其元气犹实 也。此则宜行消伐,但去其痰无不可也。何为不可攻?则或以形赢气弱,年及中衰者,即虚 痰也。或以多病,或以劳倦,或以忧思酒色,致成劳损,非风卒厥者,亦虚痰也……虚痰者 何?谓其元气已虚也。此则但宜调补,若或攻之,无不危矣。” 【病因病机】 一、脏腑因素 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诸虚不足。诸虚不足除引起相应的虚证病理变化外,可引起血 瘀阻的病理变化。古典医籍《医林改错》、《读医随笔》中“元气既虚,必不达于血管, 管无气,必停留为瘀”,“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血虚不足以滑气,则气必有 ”,“阴虚血必滞”,“阳虚血必凝”等记述就是描述虚损导致血瘀的病机变化。先天禀赋 薄弱,或后天失养,以致元阴元阳不足。元阳不足,虚寒内生,寒性凝滞,血脉闭阻,或阳 气虚弱,鼓脉无力,血液循行缓慢,并见水湿不化,蕴生寒痰,可导致寒痰凝聚或血瘀内阻 的“阴疽”、“癥积”;阴精不足,百脉失养,或阴虚生内热可以导致经脉血瘀的“凛疬”、 “癥积”。 二、情志因素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变化是机体对精神活动的正常应答,突然、强烈或长 持久的七情刺激,超过正常机体所能够调节的范围,就会使机体气血逆乱,脏腑失调而发 生疾病。过喜可伤于心,心气不足,推血运行失调,可导致血脉瘀阻,形成“瘰疬”;郁怒 伤于肝脏,肝失调达,可造成肝郁气滞,血脉阻滞,可形成“癥积”;思伤于脾脏,脾失健 运,痰湿内生,郁结经脉,可形成“痰核”;忧伤于肺脏,肺失清肃,痰湿不化,可形成 “苏龙”:恐伤于肾脏,肾气(肾阳)不足,阳虚水泛,水湿内停,或肾阴不足,虚热内生, 煎熬津液(血液)成块,可形成“阴疽”或“癞积”。 三、饮食因素 平素恣食膏梁厚味,醇酒炙博之物,脾胃损伤,运化失司,水湿代谢紊乱,湿热(湿 毒)内生,或餐寒凉生冷,或食滞内停,寒湿内生,蕴积脏腑、经脉,可形成“痰核”或 薇积”:误食或过食有毒药物,或接触有毒物质均可导致脾胃损伤,或气血逆乱,痰湿, 盘物郁积体内,流窜脏腑、经脉,可形成“痰核”或“恶核”。脾虚失于健运,水湿停聚, 湿停酿痰,壅阻气血致瘀,痰瘀结聚,形成肿块。脾虚日久,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亏虚,气 不化精,内不能调和五脏六腑,外不能洒陈营卫经脉,渐至表里俱虚,易受外邪或毒物从口 鼻或肌肤侵入,亦可促使发生“痰核”或“恶核”。 四、邪毒因素 六淫邪气乘虚而入,或外邪亢盛,直入脏腑,变生疾病。寒邪入侵,凝滞血脉,血液循 行缓慢,或瘀阻脏腑、经脉,或热毒入侵,煎熬血液成块,可形成“阴疽”或“瘰疬”;湿 邪人侵,聚而不散,久之转化为痰湿,流注经脉、肌肤之间,可形成“痰核”或“凛疬”。 恶性淋巴瘤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病因之本在于痰。因痰具有流注、凝结成 块、变化多端等特征,故病位多发生于全身,尤以颈项、腋下多见;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于纵 隔与腹腔。疾病初期以痰为主,兼有血瘀、毒聚,病程中可累及肝、脾、肾。因此,恶性济 巴瘤疾病属性是局部属实,全身属虚,为本虚标实之病变。其虚以肝、脾、肾虚损为主,其 实以痰、瘀、毒、郁为主。 【中医临床特色】 一、易菊清诊治恶性淋巴瘤 易氏认为恶性淋巴瘤的总病机是本虚标实,治疗必须首分虚实,毋犯虚虚实实之戒。凡 早、中期肿瘤,肿块不大,未见全身转移,患者体质未衰,正气尚存者,属邪毒壅盛,正气 未虚,立法处方重在解毒,常选五味消毒饮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蚤休、蒲公英、石上柏 等清热解毒,选夏枯草、仙鹤草、紫草根、藤梨根、黄药子、山慈菇等散结解毒,酌配六神 丸、西黄丸类中成药,共同解决邪毒这一主要矛盾。 恶性肿瘤盘踞日久,必定内耗阴血,导致气阴亏损,接受放疗或手术的患者尤为突出, 此时治疗定要益气养阴,常选用西洋参、玄参、天花粉、党参、黄芪、生地、麦冬、北沙 参、太子参、山萸肉、白芍、何首乌、黄精之类,酌配洋参丸、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以达益 气养阴扶正祛邪。 以毒攻毒是易氏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又一大特色。恶性肿瘤的主因是毒热暴戾,且毒皆盛 于热,若非大毒剧毒之品,则难奏功,临床每用雄黄、雌黄、朱砂、轻粉、全蝎、蜈蚣、蟾 酥、硇砂、牛黄、麝香之类配制成消瘤丸内服,而获良效。恶性淋巴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 现,且多位于体表,在全身治疗同时,注重局部用药,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麝香独脚莲散 为易氏所创局部外用药,由麝香、独脚莲按照1:100合成,同时取散加适量水后,滴人少许 二、周岱翰诊治特色 临味接à举线婧忌癯瀑意滴演有化学药物或放射治疗的经历,或是经过放化疗后复发 周氏强调中药在恶性淋巴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恶性淋巴瘤的病机周氏认为恶性淋巴瘤的病机为痰结与内虚,故祛痰与补虚为辨 论治的关键,临床种种病状与不同预后,皆源于“痰”、“虚”两途。辨痰:在恶性淋“ 的临证中,常见痰热相搏与痰瘀交结,治热痰宜用尊苈子、生惹改仁、鱼腥草、败酱草 以生大黄为清热逐痰之要药。痰夹瘀血较难消除,称为顽痰,恶性淋巴瘤的淋巴肿块多属 湿与瘀血胶结凝聚,此等顽痰,非用生天南星、生半夏、壁虎、露蜂房、僵蚕、土鳖虫等 坚破积之属,无法直达病所。辨虚:人体脏腑虚损,阴阳气血失调,可以导致癌瘤的产 ,恶性淋巴瘤之虚在于脾与肾,脾肾亏损则正气虚弱;另外,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脏 关,特别是脾肾虚弱。补脾常用四君子汤、鸡内金、黄芪等,补肾常用左归丸、女贞子、 桑湛、黑大豆类。在恶性淋巴瘤各型的辨证论治中,时时顾及补益脾肾,常常收到较好的 2.消化系统副反应的辨证常见饮食不振、恶心呕吐、胸闷脘胀、便溏或秘结等,如 见咽焦唇燥,口干溺黄,甚则口腔溃烂,肌肤热,舌质红,苔黄厚或中剥,脉濡数者,为 伤胃阴;口干不欲饮,怠倦乏力,气短晕眩,舌质胖或有齿印,苔厚腻,脉濡缓者,为脾 蕴湿。中医认为放射线是一种外表的热毒之邪,可致损阴灼津,故恶性淋巴瘤放疗中常常 现热伤胃阴的证候群,治宜养阴清胃,选用沙参、百合、天冬、麦冬、白茅根、竹茹、女 子、旱莲草之属;化学药物多为峻猛霸道的毒药,能使中焦运化功能失调,故恶性淋巴瘤 テ中常见脾虚蕴湿的证候群,治宜健脾祛湿,选用香砂六君子汤(香附、砂仁、党参、 苓、白术、甘草)合鸡内金、白芍、糯稻根、法半夏、佩兰等;造血系统副反应的辨证: 见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也可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 降,有出血倾向,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如兼干咳咽痛,口干欲饮,烦热易怒,纳呆失 ,舌红、无苔、脉细数者,为阴虚血热;气短自汗,怠倦乏力,眩晕腰酸,纳呆便溏, 胖懒,脉细缓无力者,为脾肾亏虚。恶性淋巴瘤放疗中随着放射量的增加,热毒蓄积可 体出现阴虚血热的证候群,治宜滋阴凉血,用大补阴丸(知母、黄柏、熟地、龟甲、猪 简)合杞菊地黄丸加减。恶性淋巴瘤经多次或大面积放疗后,或晚期患者全身化疗,皆 机体耗气伤阴劫血,出现脾肾亏虚的证候群,治宜益脾气、补肾精,用归脾丸合左归丸 地、怀山药、山英肉、构杞子、菟丝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甲胶)加减。在造血系约 反应的辨证论治中,按血细胞不同成分,白细胞减少用黄芪、黄精、女贞子、枸杞子、 子;红细胞减少用人参、凳参、当归、大枣、龙眼肉、阿胶、枸杞子;血小板减少用女贞 、山肉、龟甲、大枣、黑大豆等 三、余桂清临床经验 恶性淋巴瘤的中医辨证过程中,应抓住以下关键点: 辨阴阳:阴阳是八纲辨证之总纲。风火热结属阳应以清热解毒为主,但很多恶性淋巴瘤 是由寒痰凝滞所引起,隶属阴疽范畴。全身证候一派寒象;局部肿块,推之不动,坚硬如 石,皮色如常,但肿不红,秉性属阴,治当温阳散寒,化阴为阳。 辨病位:恶性淋巴瘤病位不同,病因各异,因之治疗亦常不一致。例如颈部恶性淋巴 瘤,病因多为痰气交阻,治疗当活血化瘀,理气消积。 辨寒热:恶性淋巴瘤病人常出现寒证与热证两种不同的证候。寒证面色苍白,畏寒,四 肢欠温,喜热饮,小便清,大便溏。舌淡苔白,脉迟,治宜温之;热证面红,发热,口渴喜 冷,烦躁,尿少而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之。在临证中,可有真寒假热及真 热假寒,故应慎辨之。 辨虚实:虚实是辨别机体强弱、病邪盛衰之纲领。虚证多见神靡苍白,少气懒言,心悸 气短,大便溏稀,舌淡脉细等证;实证多见痰饮积聚,气结瘀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质紫暗,舌苔厚腻,脉洪数有力等。从临证而论,恶性淋巴瘤病人常虚实夹杂,在处理上要 辨明正邪盛衰。

电话:010-827248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 邮编:100700

Copyrights © 1997-2016 CACM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5563号 技术支持:北京迅联互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