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北京海淀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肿瘤 > 详情

食管癌

发布时间:2022-04-22

第一节食管癌 食管癌是指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人类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从流行 病学分布图来看,世界范围内的食管癌高发区集中在东北亚、中亚、南亚、南部非洲、拉丁 美洲和法国的布列特尼地区,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北美和大洋洲发病率较低。中国是世界 上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国家。河南省,特别是河南北部的林州(原林县)、安阳 辉县等地是中国也是世界食管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地区,发病率高达478/10万。食管 癌的发病与吸烟、饮酒、摄入高亚硝胺及霉变食物、环境微量元素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现 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抑癌基因(p53,APC,DDC,Rb)和 原癌基因(周期素D1,EGFR.HER-2.TGF -a)的异常表达。根据食管癌的组织学特点 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腺棘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以及癌肉瘤等5型,其中鳞癌占90% 以上。因食管无浆膜层,故食管癌常在发病早期即发生食管外侵犯或区域淋巴结与远处转 移。肿瘤穿透肌层后很容易穿过疏松的食管外膜而达邻近的器官,如气管、支气管、肺、胸 膜、心包膜、主动脉等;此外,食管癌还可以经淋巴转移及血源性转移等途径发生周围淋巴 结及远处肿瘤转移。早期局限性、中晚期与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 15%与20%。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是临床分期、肿瘤部位、侵 及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个数,与性别、年龄等关系不大。提高警惕,早期发现,早 期检查,且对高危人群进行普查,是提高食管癌生存率的重要途径。 【文献概述】 食管癌见于中医文献的“噎”、“膈”、“噎膈”、“反胃”、“翻胃”等。《内经》认为本 病与热邪及情志有关,如《素问·阴阳别论》谓:“三阳结,谓之隔。”《素问·通评虚实 论》曰:“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并指出此病病邪在胃,如《灵枢·四时 气》日:“食饮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根据病因的 不同而将“噎”分为“五噎”,“鬲”分为“五鬲”:“夫五噎,谓一日气噎,二日忧噎,三 日食噎,四日劳噎,五日思噎……噎者,噎塞不通也。”“五鬲气者,谓优鬲、志鬲、气两, 寒高,热赢些:,蛋很鼎了各种“高”的证候。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第五十卷》认 :“寒温失食,食饮乖度,或志怒气逆,思虑伤心,致使阴阳不和,胸膈否塞,故名肠 。”对其病因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明·李中梓认为与牌虚痰郁有关,““曾受伤,! 耗,郁气而生痰,痰则塞而不通,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喳塞所! 。”明·张介宾认为其病机在于气结和阴伤,“气不行,则喳隔病于上,精血枯酒, 吉病于下。”不些医家注意到年老体弱者容易得病,赵献可指出:“唯男子年高者有; 无喳隔。”张介宾也指出:“矧少年少见此证,而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此其为虚为实概 矣。”在辨证施治方面,明·方隅在《医林绳墨》中强调:“喳膈不可妄投燥热之药, 其以火济火……必须清气健脾,行痞塞以转泰,助阴抑阳,全化育以和中,宜用生津养血 。如大肠热结,宜用黄连以清其热,枳壳以开其结。”且强调“必须断妄想。绝厚味, 房室,去劳候,善能调养。”而张介宾却提出可用温脾滋肾法:“食人反出者,以阳虚不 化也,可补可温,其治尤易……凡治噎膈大法,当以脾肾为主。盖脾主运化,而脾之大络布 于胸膈;肾主津液,而肾之气化主乎二阴。故上焦之喳膈,其责在脾;下焦之闭结,其责在 肾。治脾者宜从温养,治肾者宜从滋润,舍其二法,他无捷径矣。”迨至清代,程国彭《医 学心悟·噎膈》指出:“凡噎膈症,不出胃脘干稿四字。”张璐《张氏医通·噎膈》则认为 此证初起未必是津液干枯,“皆冲脉上行,逆气所作也”。此说为临床使用和胃降逆法提供 了理论依据。李用粹于《证治汇补·噎膈》认为噎“有气滞者,有瘀血者,有火炎者,有 痰凝者,有食积者,虽有五种,总归七情之变,由气郁化火,火旺血枯,津液成痰,痰壅而 食不化也……有因色欲过度,阴火上炎,遂成膈气,宜作死血治,二陈加当归、桃仁、香 附、砂仁、白术、沉香、韭汁、姜汁治之。”其化痰行瘀之治法,后世多有效法。 【病因病机】 食管癌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腑归属于胃,又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病因以内虚为本,为脾胃气虚、七情所伤及酒食过度损伤脾胃所致。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气 滞、痰阻、血瘀阻滞于食道,使食道狭窄;或造成津伤血耗,失于濡润,食道干涩,发为 一、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因忧思抑郁,或恼怒伤肝而成。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滋生痰 显,痰气相搏,阻于食道;或恼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血不通,气、痰、瘀胶 6,阻于食道,致食道不通,哽噎不下。明·邵达在《订补明医指掌》中指出:“(噎膈) 多起于忧郁,忧郁则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道路窄狭,不能宽 畅,饮或可下,食则难入,而病已成矣。” 二、酒食所伤 嗜酒无度,过食肥甘,恣食辛辣,或助湿生热,酿成痰浊,阻塞食道,或津伤血燥,失于濡 写,食道干涩,均可引起咽下噎塞而成噎膈。明·邵达在《订补明医指掌》中指出:“如好酒之 徒,患此者必是顽痰,善酒能发火火能生痰,胶结不开,阻塞道路,水饮下咽,亦觉痛涩。” 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哼膈反胃》中也提到:“酒湿厚味,酿痰阻气,遂令胃失下行为 顺之旨,脘窄不能纳物。”清,何梦瑶在《医偏》中也有:“酒客多噎膈,饮热酒者尤多,以热伤 津液,咽管干涩,食不得入也。”皆强调了酒色痰浊致病的作用。 三、肾虚不足 患者年迈肾虚,或素体肾亏,或纵欲太过,致真阴亏损,阴液不足,无以上承濡润咽 喘,食管干涩,咽下噎塞而成噎膈。如《景岳全书》中曰:“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津血 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金匮翼》则强调:“噎膈之病,大 都年逾五十者,是津液枯槁者居多。” 食管癌的病因以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为主,病位在食管,而归属于胃,其实表现 为气滞、痰浊、血瘀,其虚为阴津亏乏,发病与脾、胃、肝、肾诸脏相关。胃主受纳,脾主 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若脾失健运,可聚湿生痰,阻于食道。胃气之和降,赖肝之条达, 若肝失疏泄,则胃失和降,气机郁滞,甚则气滞血瘀,食管狭窄。中焦脾胃赖肾阴、肾阳的 养和温跑,如肾阴不足,失于濡养,食管干涩,均可发为噎膈。噎膈由轻转重,常由胃而 底及脾、肝、肾,变证丛生。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气、痰、血互结,津枯血燥,而导致的 食管狭窄、食管干涩是食管癌的基本病机。 一、辨证要点 吞咽困难是食管癌的常见症状之一,然其虚实有别,若吞咽不畅,噎塞不通,伴疼痛、 便结者多实;若食道干涩,饮食不下,消瘦气短者多虚。兼见嗳气、胁满者,以气滞为主; 见潮热、盗汗者,以阴虚为主;见面白、形寒者,以阳气虚为主;见肌肤甲错、舌青紫者, 常夹瘀。食管癌的呕吐也应辨虚实,若食入即吐,涌吐痰涎者多实;若津液干枯,格拒不 入,吐涎沫者多虚。呕吐物为痰浊涎沫,多为痰饮中阻;泛吐清水,多为中焦虚寒。

电话:010-827248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 邮编:100700

Copyrights © 1997-2016 CACM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5563号 技术支持:北京迅联互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