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北京海淀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肿瘤 > 详情

阴茎癌

发布时间:2022-04-22

第五节阴 茎癌 阴茎瘤是男性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阴茎、龟头部位出理压疹、结节状坚g 勿,溃后如翻花状,有恶臭分泌物为主要表现。阴茎癌在欧美仅占男性肿瘤的0.4%。 6%,而亚洲、非洲、及南美洲比例较高,占10%~20%。20世纪50年代,本病在我 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首位,为38.2%~51.6%。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发病率明 降,但在偏远落后地区,阴茎癌发病率仍较高。发病高峰在40~59岁,青少年及老年 不可发病,但相对少见。本病的发生与不良卫生习惯,落后的卫生条件以及病毒感染等因 关。90%以上的阴茎痛患者有包茎或包皮过长的病史。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 或多证据提示病毒感染及病毒基因等对阴茎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中HPV-16及 HPV-18在阴茎癌中有较高表达,在转移性淋巴结中也能检测出。原发肿着 发生的部位依次是:阴茎体(48%)、包皮(21%)、阴茎体和包皮(9%)、冠状沟 6%)、阴茎根部。阴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鳞状细胞癌、间质肿瘤。鳞状细胞癌是 阴茎癌最常见的类型、占95%以上,可细分为疣状癌、基底样鳞癌、乳头样癌、肉瘤样癌 昆合型癌等特殊亚型,无特殊表现者归为经典型鳞癌。根据病理学特点可分为原位癌、乳头 状癌、浸润型癌及溃疡型癌。原发性阴茎癌多属于低度恶性肿瘤,病理检查多为高分化鳞癌 或乳头状瘤癌变,发生转移晚。一般认为阴茎海绵体外的筋膜较为坚韧,在一定程度上有阻 止癌细胞浸润穿透的能力。只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般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疗效。阴茎 癌主要经淋巴道转移,晚期可发生血道转移,较常见的有肝、肺、脑和骨转移。阴茎癌的预 后与肿瘤的分期、治疗时机、方法选择和患者年龄及肿瘤恶性程度有关。国内报道平均5年 存活率为78.6%;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者,5年存活率为20%~25%。 【文献概述】 中医学认为,阴茎属肾,故在中医古籍中将本病称为“肾岩”;病久疮面翻花,故又名 “肾岩翻花”、“翻花下疳”、“翻花疮”。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说:“夫肾岩翻花者, 俗名翻花下疳……初起,马口之内生肉一粒,如竖肉之状,坚硬而痒,即有脂水,延至一二 年或五六载,时觉疼痛应心,玉茎渐渐肿胀,其马口之竖肉处翻花若榴子样,此肾岩成也。 渐至龟头破烂,凸出凹进,气味异臭,痛楚难胜,甚或鲜血流注,斯时必脾胃衰弱,饮食不 思,即食亦无味,形神困惫,或血流至两三次,则玉茎尽为烂去,如精液不能灌输,即溘然 而毙矣。”详细描述了本病的特征和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表现。清·陈实功《外科正宗 曰:“翻花者,乃头大而蒂小,小者如豆,大者若菌,无苦无疼;揩之每流鲜血,久亦匿 人。”清·邹岳《外科真诠》:“肾岩翻花,玉茎崩溃,巉岩不堪,脓血淋漓,形如翻花 描述了本病典鼎堕氮凝瘫状。《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反花疮候)日:“反花疮者,由 毒相博所为。初生如饭粒,其头破则血出,便生恶肉,渐大有根,浓汁出,肉发敲如 ,因名反花疮。”对本病症状描述较为详细。 高秉钧染络脉空虚,灰变损着惠基人肝肾素亏,或又郁虑优思,相火内灼,水不涵木, 经血燥,而络脉空虚,久之损者愈损,阴精消酒,火邪郁结,遂港疾于肝肾部分”。清 宗金鉴》记载:“翻花疮因溃后生,头大蒂小努菌形,虽无痛痒触流血,血燥肝虚怒气 。”分别阐述了本病的发病机制,二者都提到了肝虚血燥: 《外科真诠》提到“(肾岩)宜服六味地黄丸加人参当归补之,外药同上”,提出内服 唐·孙思邈集《华佗神医秘传》卷五日:“翻花疮,疮口内肉突出,如菌如草,故有此 。虽无痛苦,然久流鲜血,则易致虚损。”“治宜滋肝补血,益气培元。”则指出了本病早 虽无痛苦,但病久可以致虚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本病中后期需以治虚为主的原则。 【病因病机】 一、肝经郁热 清代高思敬《外科问答》指出,“筋瘤……此证得自郁怒伤肝,忧虑伤脾伤肾”,“肾花 岩,与乳岩仿佛,由肝郁不舒,木火鸱张而得,甚不易治。”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条 达,疏泄不利,气机阻滞,血行瘀阻,瘀久化热,结毒玉茎,发为本病。《谦益斋外科医 案》云:“肝火不遂,抑郁不畅,肿疡生焉。此非寻常时毒,乃肝经本病。” 二、湿毒下注 知性课贱不求安 包茎或包皮过长,污垢难清,久则酿毒化热,结于玉茎;或素嗜酒酪,伤及脾胃,脾失 建运,湿热内蕴,循肝经下注,结毒于玉茎,发为本病。 三、肝肾阴虚 《医宗必读》言:“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恶性肿瘤患者大多肝肾阴虚互 ,以致正不胜邪,使邪毒内侵,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房劳过度或先天不足,肾阴亏虚, 不涵木,肝经血燥,久之内火炽盛,终至肝肾阴精消涸,火邪郁结,聚于玉茎,发为此病。 四、气血亏损 比虑或郁怒过多,耗伤血液,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影响瞻胃化生;,或病荚自久, 毒不能外出,耗气伤血,气血亏虚,无以濡养,发为此病。 本病的发生与机体内外多种致病因素有关。阴茎为足厥阴肝经循行所过,在《素问 论》有:“前阴者,宗筋之所聚也。”在《素问·痿论》有:“肝主身之筋膜。”肝藏血 筋,前阴为宗筋所聚,赖肝血之滋养,而水能涵木,肝所主的筋膜尚需肾之阴液的濡演 液充是则筋癞篘隔杀髈牙能和業活利。肝主筋,阴茎为宗筋所案之处,为肾之外穿,故 阴茎和肝肾密切相关。若房劳损伤,导致肝肾阴血不足,宗筋失养,经络空虚,则痰浊、瘀 血易停聚于宗筋而致本病,指出肝肾阴虚及郁虑忧思为本病的主要原因。足厥阴肝经走行绕 阴部,肝主筋,阴茎为宗筋之所聚,肾主二便,阴茎为肾之外窍,故阴茎为肝肾所属,如肝 肾阴虚,相火内灼,水不涵木,肝经血燥而络脉空虚。足三阴之脉皆从足走腹,湿气先自下 受,湿火之邪乘虚侵袭,结聚肝肾,遂成此恶疾;或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 火能伤津耗血(肝经血燥,络脉空虚)或房事过度,阴精不足,阴虚则火旺,肝属木,肾 属水,根据五行滋生制约的关系,阴虚则水不涵木,肝经血燥,络脉空虚,火邪郁结于阴茎 部而成。再则包茎或包皮过长,以致秽毒积聚,或接触毒物与本病的发生亦有密切关系。 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主要依赖肝之疏泄、脾之运化功能正常,情志所伤,肝气郁 结,术不疏土,脾运失司。肝郁气滞,久则致瘀;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则为痰。痰瘀又可相 互影响,在《血证论》中有:“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痰性黏滞,痰停之处,气血不 行,久必生瘀,导致痰瘀的互结。中医认为“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故肝肾阴虚,宗 筋失养,则痰瘀可停滞于宗筋而致阴茎络脉阻遏,痰瘀凝结成核而出现阴茎的肿块,局部痰 瘀互结,影响气血流畅,而出现疼痛。 由此可见本病的主要病因为:第一,先天不足,肝肾素亏;第二,忧思郁虑,相火内 燔;第三,下身不洁,湿火侵袭。 一、辨证要点 局部灼热痒痛、肿物、溃疡为本病的主要证候。本病初期常不易察觉,当肿物发展到一 定程度,且并发感染时,则出现局部瘙痒感、烧灼感、疼痛、阴茎溃烂、恶臭分泌物。晚期 有局部灼痛和排尿疼痛,但一般无排尿困难。有时见局部或尿道出血,血量不多。晚期可见 全身症状,如消瘦、贫血、无力、食欲不振及恶病质。 阴茎癌的病位在宗筋;脏腑在肝、肾;病因为痰浊、湿热、火毒。其基本病机为痰浊、 湿热、火毒下犯肝肾,壅遏宗筋。病势特点为发病缓慢,但预后不良。临床可分为初期、中 期、后期。初期多为肝郁痰凝;中期多属肝经湿热,或阴虚火旺;后期则见气血双亏,最后 可累及诸脏,病势凶险,导致阴阳衰竭。

电话:010-8272488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 邮编:100700

Copyrights © 1997-2016 CACMS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045563号 技术支持:北京迅联互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