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北京海淀中医疑难病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17-07-19
新闻办消息 12月8-10日,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副书记仇芙林,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李维衡,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纪委书记王德贤,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刘炜宏,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阎孝诚以及著名专家学者马继兴、李经纬、孟竞璧、刘文龙等和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12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主持大会。
据考证,砭石疗法起源于新时器时代,是当时主要的医疗方法之一,在《黄帝内经》中,砭与针、灸、药、导引按跷并列为中医的五大医术,砭术居首位。由于制作砭具的石材具有特殊要求等原因,砭石疗法至东汉以后逐渐失传。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山东古泗水流域发现了泗滨浮石,用其制作成砭石应用后有良好的疗效,经检验发现该石具有微晶结构,摩擦后可产生丰富的超声波,并有极宽的远红外频谱,成为砭石治疗疾病的科学依据之一,砭石疗法遂得以恢复。据2004年底的不完全统计,包括23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55家医疗机构开展了砭石疗法。实践表明,砭石疗法既可以进入临床,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有较为突出的疗效。同时在保健方面,砭石以其绿色安全、痛苦小、操作简便等特点深受百姓欢迎,已成为很多家庭的保健佳品。与此同时,学术界就此展开了两次全国性和多次地区性的砭石疗法学术研讨活动;充分利用报刊、互联网等途径对砭石疗法进行宣传;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出电热砭石仪等20余种新砭具;编写出版了多部有关砭石疗法的专著;进行了多项有关砭石疗法的文献考古研究及临床科研项目,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新砭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已顺利通过验收。更为重要的是,5年来已通过20期砭石疗法培训班培训学员227名,其中有海外学员47名,砭石疗法已辐射到海外。刮痧疗法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其历史也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时代,是砭石疗法和刺络疗法的一种,多用于治疗痧证。近年来刮痧已经由民间疗法走上了学术论坛,出版了一系列与刮痧疗法有关的专著。在实践中,也扩大了刮痧疗法的应用范围,发展到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近400种病症,目前其疗法已被纳入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范围。同时刮痧也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为一种职业技能,并制定了刮痧师的培训教程及考核标准。
砭石疗法与刮痧疗法有着很深的渊源,砭石制作的砭板已经被很多刮痧师所使用,将砭石与刮痧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推动砭石疗法与刮痧疗法的发展,更将有利于针灸事业的发展。
成立大会上,刘炜宏宣读了中国针灸学会关于成立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的批复,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筹备组秘书长张维波做了筹备工作报告。
仇芙林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国内外的保健热潮中,砭石与刮痧疗法以其简便廉验和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等特点,被中老年人作为保健强体的防病方法而接受,尤其在疾病的预防、病后康复以及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状态调控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必将促进砭石与刮痧学术的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各学会的工作,相信砭石和刮痧事业将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李维衡会长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中国针灸学会被批准建立针灸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腹针和砭石与刮痧两个专业委员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针灸学会组织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体现了我们这支队伍在不断地壮大。包括针灸医学在内的中医药学的发展,目前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大好形势,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的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支持中医药事业的政策和措施更加明确,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了强劲的有力保障。在国际合作方面,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我国政府签订了协议,针灸学科在国际交往当中仍然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针灸在国际上仍然处于领先的地位。国内国际的形势,对针灸学科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也是很好的机遇。希望砭石和刮痧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团结,发扬民主;要以发展学术为主,把提高学术交流水平、继续教育、科普宣传几项工作抓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作为传统医学的一个专业委员会,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进一步发掘整理提高,不断地提升深化我们的科技含量,对今后和未来的发展认真加以谋划。 [Page]
阎孝诚、陈占录、王德贤也先后在大会上致辞。本次大会得到香港施氏国际实业投资集团的资助。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杨金生任主任委员,谷世喆、王敬、耿引循、陈冬、张维波(兼秘书长)任副主任委员。
在学术研讨会期间,共进行了8场专题报告,37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秦 秋)